找到相关内容411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涅槃经》与禅宗思想(2)

    而说慈悲,为破常见而说空教,为破断见而说有门。经文说:“深乐观察诸对治门。所谓苦乐、常无常、净不净、我无我、实不实、……为无为、断不断、涅槃非涅槃、增上非增上。常乐观察如是等法对治之门。”卷1“为计...钩醉象蹋坏华池,穴鼻骆驼翻倒负驮。疾于制电,毒逾蛇舌!”《宗镜录》卷44   2.圆融通达的语言   “防六贼”、“龟藏六”、“牧牛”、“调象”,都是渐修之门。《涅槃经》的开悟论,更注重顿悟成佛。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1752651.html
  • 佛教教学对现代教育的启悟之探索

    rdquo;[注9],说明如下:   五停心观的立意,就是针对众生的根本烦恼:贪、嗔、痴、散乱与业障,而开出的对治药方。贪欲重的众生,就需要修习不净观;嗔心重脾气很大的,就需要修习慈悲;心念容易...然而,对多数众生而言,慈悲易生爱恋与执著,为求预防与对治此等情执,是故《华严经》云:“虽行于慈,而于诸众生无所爱恋;虽行于悲,而于诸众生无所取著;虽行于喜,而苦众生心常哀悯;虽行于舍,而不...

    慧开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84553618.html
  • 佛教对于人类的永恒价值 ——佛教(佛经)价值内涵之探讨

    一切生命的同体慈悲。在佛教的戒律中,不杀生是首要的最根本的一条戒律。这种不杀生,当然首先是不杀人,但比不杀人的范围要广泛得多,这也是对人类道德观念的更高要求。从某种意义上,人类只有在做到了不杀生乃至不...则弃,是花友也。何谓如称?物重头低,物轻头仰,有与则敬,无与则慢,是称友也。何谓如山?譬如金山,鸟兽集之,毛羽蒙光,贵能荣人,福乐同,是山友也。何谓如地?百谷财宝,一切仰之,施给养护,恩厚不薄,是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2454379.html
  • 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

    就念咒,想用咒力去降伏它,但是  毫无结果。于是他就又作慈悲,发愿以菩提心,来超度这个孽畜,可是这个蜘  蛛,还是不走!他困恼恐怖,不能再继续修下去,只得将一切经过,一五一十地,  全都告诉了师父。...是:上帝如果是万能而又慈悲,他老人家为什么不把他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们这  些苦痛的众生,当皮球一样,一脚踢上极乐天堂,岂不痛快!可是事实上,他没  有这样做。  实则上帝也是思想上的假定。上帝这个概念,...

    张澄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3255686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究3

    净观,多瞋众生修慈悲,愚痴众生修因缘,散乱众生修数息,多障众生修念佛等等,主要针对增盛的烦恼而修对治。增盛烦恼既障声闻也障菩萨。菩萨出现这种障碍,它就障碍菩萨;声闻出现这种障碍,它就障碍声闻;...,对三宝以及三宝的功德不能相信接受。他们会怀疑三宝是否真实存在?佛陀的慈悲、道德、智慧是不是最高的?皈依三宝是否就是解脱的最佳途径?佛法到底能否使我们解脱烦恼并证得真理?这些怀疑和烦恼,障碍了有情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0456499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微(2)

    ldquo;增盛”。针对这些问题,修行中也有专门的对治法门。佛陀说的众多法门,每一种都是针对某个特殊烦恼而说。比如多贪众生修不净观,多瞋众生修慈悲,愚痴众生修因缘,散乱众生修数息,多障...的观点不同。中讲无相,缘起相寂灭的当下就是无相,就是实相。唯识宗讲无相,把杂染的虚妄相断除之后,才能究竟证得无相之理。   “由圣智境义说为胜义性,是最胜智所行义故。”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056516.html
  • 彰所知论

    及十八界   道法品第三   复次道者。谓彼少欲知足。具种性者。身心远离种种群杂。住近事戒等。应当勤闻。若广闻已。思所闻义。思已应修。谓当修止观。多贪修不净观。多嗔修慈悲。多痴修分别缘生观。多我修分别界观。多散乱修数息。止观成已。修胜解故。如法了解内外身。名身念住。如法了解苦乐舍等。名受念住。如法了解六识心法。名心念住。如法了解想行无为。名法念住。修此四法。是智资粮。道集资粮已   修加行道。...

    八思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44357570.html
  • 《中国禅宗通史》的方法论评析(2)

    唯一的是人,目的全是为了人。 相对于那种普及于蛆虫的慈悲,这是中国佛教的一种进步;相比于中国的传统哲学 ,它不同于道家的“道”,而更接近儒学的仁”。”[21]   《坛经》提到...地位的重视实含著对人的修行的要求的加重,根本上是一个功夫论问题意识上的宣断,至于一般佛教哲学义理上的遍在众生之平等慈悲的观念,它首先是一个本体论哲学的论点,其次是一个功夫修行上的要求,更非为对人存有者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21158009.html
  • 禅宗的心灵之道

    无边处定、识无边处定、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。大乘佛教则发展了更多的禅定的方法,如念佛禅、实相禅。在中国佛教实践中,人们也使用了一些禅法,最突出的如五门禅法(数息、不净观、慈悲、因缘、界分别...的不生不灭的内在本性。因此,任何人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。   禅宗其次也采用了般若空宗的中思想,也就是不二或者无二。不二法门是大乘佛教的一般的思维方法。“佛法是不二之法。”[3] 这一法门否定了人们...

    彭富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2158711.html
  • 参悟佛教(2)

    上的杀生、偷盗、邪淫;语言上的妄言、绮语、两舌、恶口。为善者,意念上的不净观、慈悲、因缘;行为上的放生、布施、净行;语言上的诚实语、质直语、柔软语、和诤语。而这些善恶之业,也就在我人一念之间的差别...》等,论藏有《大智度论》、《大毗婆沙论》、《成实论》、《顺正理论》等重要典籍为藏译所无。而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中,译有大量密教无上瑜伽部的经、论、疏释以及中、 因明、声明、医药、历算、工巧等论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3958734.html